Pachycormus discolor 彩叶漆树 — 块根植物观赏指南
拉丁名:Pachycormus discolor 丨 中文名:彩叶漆树、象木漆树、橡木漆树…
Pachycormus discolor (Benth.) Coville ex Standl. 首次发表:Contr. U.S. Natl. Herb. 23: 671 (1923),该物种已被接受。原产地主要分布于墨西哥(下加利福尼亚州)。植株为块茎树,主要生长在沙漠或干旱灌丛生物群系中。

前言
Pachycormus discolor 彩叶漆树-这种独特的沙漠“树精”株形扭曲,常呈矮茎丛生,甚至有的枝干贴地爬行。它那层可剥落的灰白树皮之下,是一截饱满臃肿的肉质茎干——有人把它比作“举着花束的大象鼻子”,也有人称它像“从荒漠碎石中冒出的超大白萝卜”。
漆树科是双子叶植物纲的一大类植物,约有80属、800多种。其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以乔木或灌木为主,少数为藤本植物。我们常见的世界著名四大坚果之一腰果就是漆树科腰果属下的物种,但我们今天介绍的是该科的另一个成员-Pachycormus 属下的唯一物种 彩叶漆树 。在网上你可以通过搜索这种植物的拉丁名 Pachycormus discolor 会发现它有好多名字,彩叶漆树、象木漆树、橡木漆树、黄漆、白榄漆…..额..属实有点多,但我们以 彩叶漆树 为称呼。


Pachycormus 属为漆树科(Anacardiaceae)中的单型属,为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特有。其名称“Pachycormus”源自希腊语pachy(粗厚)+ kormos(树干),指其粗壮的假根茎。通称“象木”乃因其粗厚的树干如大象一般。“discolor”意为“无色”或“色淡”,指其苍白树皮。

Pachycormus discolor的植株形态
彩叶漆树的株型为乔木或灌木(少见矮化型),因生长扭曲常呈奇形怪状。在太平洋沿岸多风区个体多呈匍匐蔓延状;茎干直径一般60–80 cm,外皮光滑剥落,似“皮肤”般薄而年度脱落。内皮蓝绿色、海绵状,具光合作用功能,可分泌乳白色汁液,干后凝成透明硬质树脂。
在生长季节过后或遭遇高温干旱时会落叶,以减少蒸腾失水。茎干的绿色形成层能在叶片稀少甚至落尽时,依旧可以在树干和枝条中进行光合作用,自行制造部分养分;它那苍白的表皮则反射酷热的沙漠阳光,既降低干燥环境下的水分散失,又允许光线渗透至下层进行光合。这种特殊的适应机令人惊叹,但同时却也让它们付出了极度缓慢生长的代价。
在冬季降雨后萌芽长叶,叶片羽状复叶,宽卵形或长卵形,全株被微柔毛;耐旱落叶,叶色由绿转黄后脱落。
圆锥花序顶生;雌雄异株。花色依变种可为黄、粉或红,花被片增大,顶端尖锐;花期自5月始,视降水情况可延续至9月。蒴果,略短于花,被柔毛。成熟时蒴果膨大、凸出于外皮,色由绿转棕,坚硬后裂开,露出具橙色油质冠毛的黑色光滑种子。





分布与生态
该物种是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特有,常见于岩石和熔岩地带。包括北部的下加利福尼亚州与南部的下加利福尼亚南州。三变种各自局限于半岛不同区域:主要栖息于下加州与维斯卡诺沙漠,也见于更为温和的高山区,如拉吉冈塔山脉及湾区各岛。该物种可从海拔零米至约460 m生长。在沙漠主栖息地,夏日白天气温常34–45 °C,夜晚冬季亦可降至3 °C,降水多依赖8–10月的东太平洋飓风,有时夏秋无雨,冬季也偶有北风带来少量雨水。



Pachycormus discolor - 养护栽培
彩叶漆树其膨大粗壮的树干与不规则的分枝形态尤为抢眼。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园艺植物,常被作为盆栽观赏。喜全日照,耐热。在冬季最为生长活跃。遇到干旱时会落叶以减少水分消耗。耐寒性一般,仅能耐短期低温(–4 °C全株死亡)。